从生命科学学科总的发展趋势来看,一方面是对个体研究深入到更深层次,另一方面又更加重视对群体、对环境的研究使宏观和微观走向辩证的统一。面对这种态势,生命科学学科人才的培养必须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架,彻底完成微观分子与宏观整体的有机结合。野外实习作为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,如何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,是生命科学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部分。 (1)建立理想的、稳定的实习基地。实习基地建设是完成好实习任务的基础,有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,实习效果才能得到保障。 (2)改进实习内容和方法。将课堂和实验室的分子实验与动植物野外实习结合起来,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想,提高综合素质教育。 (3)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。在野外教学实习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为主,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进行。 【参考文献】 [1]生命科学学科人才培养再次转向,需着力加强基础培养[EB/(L.宁夏生物学会文件,200712月. [2]常纓,胡国富.生物学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[J.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(5)105-106 [3]胡健生,袁斌,陈明勇,等.关于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思考[J.云南教育2003(30)71-72 [4]张迎梅,陈强.“流动式”生物学野外实习探索与实践[J.高等理科教育,200351(5):80-83. [5]章新,李红梅,史云东,等滇中高校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探究[J.玉溪师范学院学报,2006(22):39-42 [6]沈显生,尹路明,李树美,等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[J.教育与现代化,2002(3)22-25 [7]赵连泽蔡元峰.野外实习与学生能力的培养[J.实验室研究与探索,2000(2):140-141. [8]彭小列,雷忻,闫中军,等高校生物专业野外实习指导体系的建立与运用[J.延安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200221(4)70-73 [9]赵媛,韩雪珍,诸嘉.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初探[J.实验室研究与探索,200625238-240 [10]薛红.论分子生物学时代的生理学探索--微观与宏观的统一[J.医学与哲学,200526(12):16-18 [11]赵怀琼.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[J.实验室研究与探索,200120119-120 [12]吕宜平,代合洽.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探讨[J.高等理科教育,2006(2):79-82 |